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律维权 > 风险控制与管理

谨防不规范宣传影响银行理财声誉

阅读次数:1612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牛蕴 刘凯 杨爱芳  2011年5月27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目前,伴随着股市的不景气和我国加息周期的到来,各金融机构的短期理财产品颇受青睐,于是来银行柜台购买短期理财产品的人络绎不绝,产品一经推出人们便纷纷购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提前联系客户经理,如遇好的产品让其电话告知。从表面看,似乎双方皆大欢喜,客户取得了高于储蓄利息的较高回报,银行也达到了筹资目的。但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不规范宣传无疑促使了客户对理财产品的非理性购买,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其实,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不规范宣传由来已久,只是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购买到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进了只赚不赔的“保险箱”,也有亏损严重的产品甚至血本无归。银行不规范宣传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是夸大收益率,掩盖风险。银行为了更快更好地推销自己的理财产品,往往违心夸大介绍说产品如何地好,声称自开办以来从没有收不回来的现象来误导客户,而对客户的风险教育仅仅流于形式,不充分告知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而是最大限度地回避风险。银行信息披露不充分,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以客户利益为前提,而以推销理财产品任务为目的。

二是签定理财产品风险协议书不规范。一般来说,银行在提供给客户理财产品申请、协议书时,并没有强调客户要认真阅读协议书内容,他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客户在“抄录”地方抄写与上面一模一样的声明完事,在抄录时如遇客户抄录不完整也不严格要求,给随后出现的理财纠纷埋下了隐患。甚至对于某些反应迟缓、写不好字的老年人在抄录风险提示有困难时,银行客服人员竟然亲自代为填写,反正有客户签名,如遇亏损,银行到时也会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三是公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盲目相信银行宣传。出于对国家银行充分相信的传统观念,相当一部分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说辞深信不疑,对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只偏听偏信工作人员介绍,自己从不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在抄录风险提示时也只是走走形式,没有把风险提示当成一项重要的法律事务,特别是有些中老年人认为自己反应慢,让银行工作人员帮忙选择产品甚至代办、代填手续,等反应过来已经购买反悔都来不及了。

出现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极容易出现银行理财纠纷,长期下去会影响银行信誉。因此,为促进银行理财产品的健康发展,建议:

一、规范销售操作规程。银行宣传理财产品要全面、客观,既要肯定收益也要告知可能带来的损失,让投资者了解整个理财产品的运作过程和收益情况,毕竟客户是上帝,银行要想取得长期盈利就必须稳定客户、赢得客户,想客户所想,不能为了既得利益欺骗客户,作虚假宣传。

二、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相关部门要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包括事前对客户宣传是否客观、购买协议的填写是否规范等,银行事后监督要对填写银行理财申请协议书不完善追究责任。严禁销售人员私自对投资者承诺收益,规范填写协议细节,如有为客户代办和代填协议者,一律重罚并承担相应责任。

三、社会公众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公众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仔细甄别,深刻领会银行理财产品的协议内容和风险提示,对不清楚的地方银行要予以解释,重要的条款内容还需要银行有书面证明,同时,公众不可盲目相信银行工作人员的宣传和推荐,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财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