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就在书页中“老”去

阅读次数:361来源:建设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钟蔚  2022年6月9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读书,总是希望开卷有益。小时候老师就叮咛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一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的: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里的藏书也在不断丰富。那个十四岁的少年,现在每年的阅读量已经当仁不让是全家之最;中国四大名著中除了《红楼梦》只看过一两遍外,其他三部早是看了又看,尤其对《三国演义》的喜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除了每个寒暑假老师指定要求阅读的五六本读物外,每年他总会要求按他自拟的书单给他买一些书。去年就前前后后给他买了《品三国》《三体》《时光简史》《人类简史》《孤独六讲》《当世界又穷又老》《白马春风恰少年》好几本,涉猎的范围偏向科学、历史、人文类,他自看得津津有味,但完全不在我闲读随笔、散文的频道上,所以彼此很少能深度交流;还好孩子总能找到阅读的知音,也很享受独自沉浸在书里的世界安放自己的小梦想。虽然在我看来,少年的作文水平一直忽上忽下,书写还总有别字,很明显现在的阅读并没有对他当下的学习成绩或是文学修养有多少提升,但只要他一直喜欢阅读,我相信他总能不断汲取精神和知识层面的滋养沉淀,拓宽眼界,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不管这个社会要把少年往哪儿搬,都希望他能尽量有一部分好习惯能延续到老。

有人曾在一个访谈类节目里问杨澜,女人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这个节目应该是十几年前播出的了,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杨澜的回答:哪怕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只是在家煮饭带娃,但是面对同样的处境,读书会让她有不一样的心胸和格局。岁月会催生我们脸上的皱纹,但书籍会让我们变得淡定、豁达。在《朗读者》的舞台上,第一次看到叶嘉莹先生,93岁的她依旧优雅,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卓尔不群。纵然经历了少年丧母、晚年丧女以及中年的种种不幸坎坷,但她呈献给世人的始终是她的笃定与沉静,以及对她毕生所学所爱的分享。老话说,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叶先生的一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

《围炉夜话》里写道:“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读书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当你跟随千万人徜徉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在书页中度过了千万个人生,知古今,看荣枯,了兴衰,历万千劫;看很多人活过、死去、重生,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总会看得更通透,少一些无谓的纷扰,多一份自我的定力。书中的一个人物一段话,也许就能在你无助彷徨的时候,为你点亮一盏灯,给你勇气和力量。现实中,你需要走那么多路,遇见那么多人,才会有更澄澈的眼光,才能听从内心做取舍;而当我们没有条件走出去行万里路的时候,读书就是成本最低的提高自我丰富阅历的方式。

时常在想,一个人在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风一程雨一程后,能有片刻工夫把自己交付最普通也最自在的方式,真的很知足了。幸甚,当年那个“去馆内非到不得已不先翻资料卡,缓缓走过城墙一般的书架,但觉风过群山,花飞漫天,内心安宁却又饱满”的红尘中人,还在。

读书,是人生最美的姿态,能够把这个姿态定格多久,就拥有了多久的幸福与美好。且让我在工作之外,清清静静地听着雨声翻翻闲书,慢慢,慢慢地在书页中“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