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律维权 > 协调与合作

打通百姓“致富”路——建行遵义市分行驻村第一书记王劲松工作纪实

阅读次数:844来源:建设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王劲松  2022年4月12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老曾,今年红梁收成还行吧?”“王书记,谈不得哟,看样子今年又是白干了”,在村高粱收购点,建行遵义市分行派驻桐梓县双垭村第一书记王劲松和来卖高粱的老曾攀谈起来。

近几年,随着遵义地区酱酒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酿酒原材料红高粱需求强劲,仁怀、习水的大小酒厂进入桐梓各乡镇大量收购高粱,一时间高粱价格持续走高,供不应求。面对这一产业发展机遇,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粱产业发展的举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村支两委的动员下,2020年初,双垭村二组组长老曾通过反复盘算,邀约上村里的两位老友,从农户手中流转了300余亩土地,开荒、犁地、育种,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

“老曾,其他来卖粮的农户我也问了一下,一亩地也有好几百块的赚头,你们怎么就不赚钱呢?”“唉,说来话长啊。”说到这里老曾一股脑地倒起了苦水。自开始基地建设以来,大伙信心十足、干得热火朝天,最多的时候地里有二十多人在忙碌。付出了就有回报,到了收获的季节,收割、晾晒、收仓、出售,钱也到手了,但催工资的农户也上门了,人工工资支付后,就两手空空,剩不了几个钱。两年下来,老曾对这片产业渐渐失去了信心,来年准备放弃不搞了。

听了老曾的诉苦,王劲松发现老曾的人工费支出太高,占了总成本的70%以上。通过反复梳理,他想到了老曾成本中人工费偏高的原因,老曾种高粱的地块他去过,沿着齐肩宽的小路上行走,来回近两公里的小路。在这种条件下搞生产,种子、肥料、收成等的运输都是靠肩挑背扛,人工成本能不高吗。问题找到了,但有什么办法解决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呢,王劲松在心中思索着。

第二天一早,王劲松就来到了老曾家中,商量怎样降低人工成本。摆谈中从老曾口中得知,前两年村里就有集资投劳修一条产业路的想法,但估算下来修一条3.5米宽、2公里长的泥石路需要资金30多万,集资难度大,事情就放下了。老曾说,如果产业路修通了,旋耕机、农用车等机械能上山后,耕地、施肥、粮食运输等成本就会大幅下降,种一亩地人工成本最少能够降低350元,600多亩地一年下来可减少人力成本将近20万元,老曾这片产业也盘活了,而且村里大部分的高粱种植地都在这周边。这一算便坚定了王劲松在心中要修通产业路的想法。

回到村办公室后,王劲松和村支书、主任商量后便张罗起产业路修建的前期工作,为了能让大伙安心,王劲松硬着头皮接下了组织修路资金的担子。其实王劲松心里也是没底,但作为建行派驻的第一书记,想到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行长期以来的社会担当、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的突出表现,他心里又充满了信心、有了底气。对,有困难就找“娘家”。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王劲松拿着前期资料找到了市分行的分管领导,详细汇报了双垭村老百姓急需修建这条产业路的意愿和实施方案。遵义分行高度重视,随即表示修产业路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双垭村群众的困难,建行作为帮扶单位,责无旁贷。

2021年12月,距递交报告不到一个月时间,一个好消息传来,双垭村上报的产业路建设项目建行省分行已批复同意,项目资金30万元已划入村级财政账户。听到这个消息,村里的干部百姓无不拍手相庆,看到村里百姓这么开心,王劲松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春节过后,产业路正式动工修建。这天,老曾到村委办公室,说为了庆祝这条老百姓期待已久的产业路动工,他特意请大家来家聚一聚。几番推辞不过,下班后村委一行人来到老陈家。屋里已坐了十多个人,欢声笑语,好不热闹。老曾看到王劲松进屋,就奔过来紧紧攥住他的手说:“感谢王书记,没想到路真的动工了,这下我们有盼头啦!”,王书记笑着问老曾:“那你的产业基地还要搞吗?”,“要搞,要搞,致富的路通了肯定要跟着走下去。”老曾咧着大嘴说,满屋的人都哈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