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夜宿梨花屯

阅读次数:2085来源:农业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任永伦  2021年12月17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梨花屯,在人们心目中,泛指遵义市凤冈县的琊川镇。据说,之所以将这里叫作梨花屯,源于在琊川镇辖属范围内,有一个出贡梨的地方。这里出产的梨子,味道鲜美,凡是能够品尝到的人都会赞不绝口。每年梨花开的时候,来此观赏梨花壮观景色的人络绎不绝。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地方,当地的文人墨客就给其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这就是“梨花屯”。由于这个名字充分代表了琊川古镇的人文风貌,后来的人们,在文学作品中就把琊川镇称作“梨花屯”。

人们知道梨花屯,绝大部分都是在拜读作家何士光的文学作品后。作为地道的凤冈“西藏”人,打小就知道有个叫作偏刀水的地方。后来从大山走出来后,才知道偏刀水就是琊川。再后来,就有了琊川镇就是梨花屯的记忆。
    七十年代,因为兄长在琊川就读高中,时常听到他讲述关于梨花屯的故事。那时的他们,因为普遍的贫穷,能吃饱肚子都是奢望。那时的他们,还没有恢复高考的政策,以致他们高中毕业后纷纷回到农村,绝大部分都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民办教师。我成为兄长的学生,从小学读到初中,直到去县城读高中为止。
    八十年代初,我作为小乡带帽初中的毕业生,全班唯我一人考入了凤冈中学就读高中。每次上学返校、放学返家,都要经过梨花屯。起初的时候,为了赶上这里开往县城的唯一一班客车,只能在凌晨从家里出发,然后有计划地步行,以确保能够赶上这趟唯一的班车,否则,就会在梨花屯住上一晚,等待次日再坐。要在这里住上一宿,对于无亲无戚可投靠、连每月读书基本生活费都难以筹集到位的我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所以,每次上学,能够按时赶上班车,就成为了我的首要任务和现实追求。
    那时的梨花屯,虽然相比其他地方来说,因为个体经营的发达,显得比较繁华,但与今日相比,就是一个天壤之别。即便是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地道的琊川街道居民,陆续外出居住、经商,也比那时的环境面貌超出了一大截。
    夜宿梨花屯,尽管已经过去了四十年,但如今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应该是一九八一年吧!因为学校放假,很久没有回家的我,在没有路费乘车的窘境下,与一位在凤冈中学读书,也没有路费乘车的天桥老乡一起,操起了正步,从凤冈县城往家赶。为了解决路上的饥饿,各自带上了中午从学校食堂打来的大馒头。记忆中,是在凤冈县城赶场散场时出发,沿着公路一直走。殊不知,走到梨花屯就天黑了。咋办?我俩都没有可借宿的亲戚。去住旅馆,包里又没有钱。继续赶路,天已经黑尽。何况,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想来想去,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俩摸着夜色,在破旧的街上转来转去,希望有个惊喜。可惜,转了大半天,没有惊喜,瞌睡还转出来了。天无绝人之路,我俩看到了一个草楼,好像是后来的琊川电影院那里。木楼上有很多草,我俩就爬了上去。还好,这些草还很干燥。我俩各自找了一个地方,就睡上了。应该是劳累的缘故,一觉睡到天亮。伸开眼睛一看,哇,啥时候下的雨,从屋顶漏下来,把我们睡的草都打湿了。好在还没有把我们的衣裤打湿。我俩急忙起床,继续前行。一边走,一边啃着头天打的馒头。尽管馒头已经变得冰硬了,但还是狼吞虎咽地吃着。下过雨后的路走起来,显得特别吃力。为了抄近路,尽量减少走公路带来的长距离,不断地选择走小路。一个早上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与我同行的那位天桥老乡家里。他的父亲给我们拿出了刚刚烧熟的红薯。我和他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儿,就吃了几个。啊!好舒服啊!吃饱了的我,告别他们,再次往前行。到家时,脚已经不听使唤。脱下鞋袜一看,脚底的几个血泡展现在父亲面前。慈祥的父亲,问我情况后,眼眶变得湿润了起来。然后轻声嘱咐我:儿子,让你吃苦了。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能这样做了。如果没有钱坐车,就不要回来。凤冈到这里,这么长的路程,走起来是绝对不行的。我记住了父亲的嘱咐,此后一直没有再这样了。
    夜宿梨花屯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这次经历,使得我在后来的读书、工作、生活中,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我都无所畏惧。夜宿梨花屯的往事,让今天的人们知道了那个时代山里读书人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
    那一夜的短暂停留,让我永远记住了琊川,永远记住了偏刀水,永远记住了梨花屯。
    如今的梨花屯,通了高速,交通不再是出行的障碍。如今的梨花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梨花屯图书馆、梨花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梨花屯校刊的出现,还有很多以梨花屯命名的产品和黔北民居,使“梨花屯”成为了人们心神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