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他山之石

你从哪里来——长篇报告文学《信合恋歌》连载之二

阅读次数:1225来源:省联社遵义审计中心  作者:罗文  2021年3月29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都说信用社是“草根银行”。

“草根银行”,其实不“草”。

中华五千年文明星河灿烂,早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一些思想家就萌芽了“合作思想”,尤其以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最为典型。这样的思想根脉一直延绵至今,于历史长河间从未泯灭。

然而,合作思想与金融关联并形成时代潮流,还是发生在近代世界以来的这两百年间。

站在今天农村信用社的峰岭去追寻历史,信合金融的源头远在山那边的大海,大海的大海那边,地球的另一端,东方对面的西方。

史料佐证,中国信用合作金融是二十世纪初期从西方传过来的。清晰可见的是,中国合作金融其实是东西方合作思想交融的产物。换句话语表述,今天的信用合作社,其真正的“根”最早还是很“洋”的。

不过,几经变迁,时代更迭,信用合作这粒种子,在中国大地始终没有找到有序生长的土壤。

时代向前,信合钟声在新中国的天空敲响。

春雷响彻古老的大地,中国历史迎来新的曙光。

信用合作事业与共和国同步,一切充满憧憬和梦想。

面对新中国的建设,和许多事业一样,信用合作事业进入国家战略视野。国家层面“鼓励和扶助广大劳动人民根据自愿原则发展合作事业,在城镇和乡村组织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以“合作”为主要标志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中国大地迅速卷起滚滚春潮。

当时的贵州,省人民银行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深入贯彻人民银行总行“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发展生产”精神,依靠各级党委政府,选择土地改革条件较好的地区试办信用互助组、村级信用合作社,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办社,开始走上探索之路。

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率先成立的桐梓县元田乡信用合作社便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在当时,贵州和全国一样发展迅猛,全省信用合作组织5300多个,其中信用社1750多个,信用组3550多个,入社入组农户达85万户,社员超过100万人。

第一代信合人陈庆渊清楚地记得:1952年4月8日,经人推荐,“土改队”工作组把正在地里干活的他,请到了元田信用合作社。他说,当时信用合作社隶属人民银行流动服务组,流动服务组在元田设立的锅厂、铁铧厂、织布厂、炼油厂,在“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时代号角中,机声隆隆。

1953年6月,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基层信用合作社代表,陈庆渊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西南信用合作社座谈会”。会期15天,参加会议的贵州省代表团共7人,主要是省分行的代表。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打击农村高利贷,扩大信用合作社试点”。

“我戴个毛线帽儿,穿一件‘汗套’,代表贵州省信用社发言,心里有说不出的紧张。同时在会上发言的还有来自四川省璧山县狮子桥信用合作社的代表。元田乡信用合作社就是贵州省第一家信用社。”陈老回忆道,“直到1954年4月,我出席贵州省金融会议,贵州才有安顺地区大西桥信用合作社。”

正是“合作化”运动的大背景,1952年成立的元田信用社拉开了贵州农信的大幕。

春风吹绿野草,“一乡一社”的信用社、信用分社遍布贵州山山水水。元田,便这样站在了遵义农信的历史潮头。

从此,发端于新中国广大农村生产合作社、供销社、信用合作社“三大社”的农村信用社,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三农”唇齿相依。

“元田信用社”留下的,不仅是“草根银行”远去的记忆,也留下了一代信合人的青春年华。

远方啊远方,陈顺亮望着望着有些模糊,雨丝从天空挂成瀑布,雨滴不断,数十年不断的雨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