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贷款,是烟叶的金黄,也是老牛的叹息。在务川自治县蕉坝镇,十个贷款里头,得有五个是种烤烟的,三个是在家养牛的。日子久了,我闭着眼都能感受到这两拨人的不同气息。可这几年,养牛户那边的气息,变得格外沉重。
烤烟户:政策送来的“及时雨”
种烤烟的客户,是咱这儿的“幸运儿”,因为他们有国家优惠贷款政策的“定心丸”。春天,老陈火急火燎地来找我:“田经理!快!要订烟苗了!”我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拿出申请表:“老陈,别着急,还有个好消息。今年咱这烤烟贷款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一年下来能给你省下一大笔钱呢!”他一听,眼睛就亮了:“真的?那可太好了!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国家的惠民贷款政策,就像给烟农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投入的时候,心里能更踏实些。我的工作,也像是带着这份“政策礼物”上门,底气都足了不少。看到烤房出炉那片金灿灿的烟叶,我高兴的不仅是他成功了,更是国家的这份扶持,真真切切地变成了他兜里多出来的利润。
养牛户:一起扛过市场的寒冬
可养牛的老赵这边,气氛就完全不同了。前几年,他贷款买了五头母牛,指望着“牛生牛,钱生钱”。可这几年,牛价跌得厉害,饲料钱却一个劲儿地涨。我去他家的牛圈,他蹲在门口,闷头抽烟,重重地叹一口气,“田经理,不是我想赖账,实在是……这牛卖出去,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利息更是……”。我懂,他最怕的就是雪上加霜。我不能空口说白话,只能更实际地帮他。“赵叔,贷款的事儿你先别慌,咱们可以根据政策申请延期。现在关键是想法子把牛卖出去,或者再养精一点,等行情回暖。”我坐下来,不再是催债的,而是和他一起查手机看行情,打电话联系可能的买家。我的角色变了,变成了一个和他一起在市场寒冬里想办法的伙计。我得让他知道,银行不是冷冰冰的,我理解他的难处,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把这最难的关熬过去。
我的心里话
如今,我身上的味道还是两种:一种是烤烟的焦香,混合着国家政策的暖意;另一种,是牛圈味混着市场的寒气,需要我们用耐心去暖。我的工作,像一座桥。一头,连着国家的好政策,我把它们变成“定心丸”,精准送到像老陈这样的烟农手里;另一头,连着像老赵这样暂时遇到困难的乡亲,我用理解和行动,陪他们一起扛。我的贷款记录上,或许会有暂时的坎坷。但在我心里,那份看着乡亲们能因为我的工作而稍微松一口气的踏实感,比什么都珍贵。我相信,只要人不垮,信心在,就像地里的庄稼,总有一季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