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上门服务有温度 支付服务有深度——习水农商银行持续深化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建设

阅读次数:132来源:习水农商银行  作者:袁亚飞  2025年11月25日

初冬的习水寒风凛冽。习水农商银行大坡支行组建的“金融服务小分队”携带着移动终端设备,驾车行驶在沿习水河而建的公路上。此行的目的,是前往大坡镇典礼村村民袁大哥家中开展上门服务。

袁大爷是袁大哥的父亲,因腿部残疾,靠轮椅出行,很少外出。一大早,他们父子二人就在家门口等着大坡支行的工作人员。“把我爸送到镇上办理实在是不方便,所以就联系你们上门服务。这服务太好了,实在太感谢了。”袁大哥急忙向大坡支行工作人员道谢。

“这张卡是我爸领取养老金的卡。这些年来,他都是在附近的‘村村通’取点现金再去店头买东西,如果绑好微信就不用再带现金了,但是绑微信时提示这个电话号码不对。”袁大哥接着说道。

“没关系,在我们的系统里预留手机号码就可以了。”大坡支行工作人员一边熟练地操作移动终端,仔细核对身份信息、采集人脸图像、录入手机号码,一边向袁大爷宣传普及防范屏幕共享等反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提醒袁大爷陌生链接不要点、转账汇款要核实、守好养老钱袋子。

“麻烦您查收一下验证码。”

“手机号预留好了,试试可以了不。”不到2分钟的时间,业务办理完成。

袁大哥拿着袁大爷的手机现场测试绑定,“可以了,可以了,这样就方便多了。”

随着数字金融的加速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标配”,但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少老年人因银行卡信息预留不完整,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等原因,正经历着“数字鸿沟”带来的不便。作为深耕农村的金融机构,习水农商银行秉承“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千家万户”的使命,以丰富“黔农村村通”银行卡助农取款点业务功能,强化社银一体化建设,加大“黔农e付”收单码牌、黔农云手机银行、企业网银等线上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持续完善客户信息,加强银行卡与客户支付账户的互联互通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现代支付体系建设成果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和普及面,提高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便捷度和可得性。同时,持续发挥现金支付的兜底作用,32个营业网点常年开设现金柜台兑换“零钱包”,满足不同客群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推动金融的包容性增长。据悉,习水农商银行的现金运送量居县域金融机构首位。

习水农商银行还建立“客户需求清单”机制,通过网格客户经理常态化开展普惠大走访、村支两委收集推送、客户主动联系等方式,对确实因行动不便、生病住院、常年卧病在床等特殊客户群体适时开展上门服务,办理银行卡开立、挂失、密码重置、客户信息维护、非柜面交易限额调整等业务。截至目前,习水农商银行在26个乡镇(街道)已建成94个社银一体化服务点、190个“黔农村村通”便民服务点,实现了小额取款、社保缴纳等基础业务“村口办”,企业银行结算账户“镇上开”,国库集中支付代办网点乡镇全覆盖的支付服务架构,构建起“固定网点+便民站点+流动服务”的立体化农村支付体系,普惠金融服务内涵进一步深化。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