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纸短情长——读《红色家书》有感

阅读次数:1667来源:遵义红花岗农商银行  作者:李梦如  2018年7月4日

最近朋友圈被一本叫《红色家书》的书刷屏,带着好奇心,我也去看了,觉得深有感触。现在是科技社会,以笔墨书纸为象征的书信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这种寄托家人之间情感的书信更是已经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少见了。但是,过去那些家书中所传递的感情却不会消失,而是永久的流传下来。《红色家书》这本书正是在这样的情感寄托下才得以出版的。

家书,简单说来是情感的寄托。看信的人打开纸张一看,就知道写信的人当时心情如何,因为笔迹,纸张的选取,墨水的味道,标点间的浓浓情意,字里行间的故事回忆,都是家书不可替代的显著特征。家书不用文笔多优美,哪怕写的狗屁不通,那也是家人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和情感寄托。

《红色家书》中收录的,很多可以说是绝笔书。这些家书,大多是年轻的革命先辈们对家中父母、兄弟、姊妹和其他亲人深切的思念。我看到很多家书中所谈到的东西都很稀松平常,没有什么生离死别的大起大落,没有太多的抱怨消极。这一封封家书,简单质朴,情深义重。他们平常而热切的询问,家中父母身体如何,兄弟姊妹处境如何,自己一切都好,为民族存亡而奋斗万勿担心。家书,承接了时间和空间的隧道,它联通了远方的人,将千里思念送到了每个人的家乡。

我曾一次次热泪盈眶的阅读这一封封家书,仿佛能看到那一幕幕让人落泪的感人场景。也正是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审视了这个信息飞速传递的时代。想来我一年到头也没给爸妈写过一封信,只是打几个电话,简单的问候一下。电话、短信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人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否想过再次提起笔来,伏案书写情义?笔尖流露出的情义我想是任何短信都无法代替的。

一封家书,不仅会带去你的思念,还将是你多年后的一杯陈酿。时光荏苒,纸短情长。